Thursday, 24 May 2012

Enjoy cooking - 下廚


在澳洲生活跟台灣很不一樣的一點是 並不是想吃什麼都可以買的到。

想吃,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自己動手做。下廚對我而言絕不會是件難事,想當初敝人我離家北上念書時,可是有訓練過的。雖然是這樣告訴自己啦,不過大家都明白台灣有多便利(不管多晚都買的到熱騰騰的餐點),所以我的廚藝絕對就是炒青菜、煎蛋、泡麵之類的,最厲害的頂多就是家傳的滷肉了(不過家傳滷肉其實只需要醬油跟糖,無須配備其他驚人技術)

2008年到澳洲“假”working holiday,在Byron Bay過了近四個月的語言學校生活,不過只要聽過或去過Byron Bay的人都會酸說我是去那裏學衝浪跟喝酒的!但是這不是這篇文的重點 (不是默認,只是這篇文是在講“下廚”。至於Byron Bay的生活有多迷人,敬請期待其他發文),重點是在遊學期間我嘗了不少異國料理(背包客總是臥虎藏龍,很多人的手藝真的很好),也開始覺得下廚其實是件很有趣的事 (麻煩的是怎麼收拾殘局) 2010年再回到Brisbane當學生,一方面因為我是大烤箱控 (大烤箱在澳洲是基本配備,而我另一個渺小的夢想是能夠像電視裡的廚師一樣從烤箱裡拿出很厲害的食物。在Byron Bay住的宿舍雖然有大烤箱,可是髒亂程度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所以小心願並沒有達成),另一方面是自己煮真的比較便宜,便宜非常多!因此,在忙碌的求學過程中,除了準備三餐外,空閒時間就會拿來試做新菜 (敝人很愛看澳洲的美食節目,像是Master ChefMy Kitchen Rule Good Chef Bad Chef,偶爾也會上網參考他們的食譜)。至於那個小心願 (總覺得自己有一堆小心願),應該算達成了!雖然不是達人等級,但是從烤牛排、全雞到甜點,也都有所涉略 (歡迎大家試吃)

不論心情是煩悶或是開心,都會讓我想要動手做料理。在落地窗前看著最愛的雞蛋花,聞著廚房飄出的香氣,是一種享受;邊準備配料邊喝著啤酒,則是最令人陶醉的時光。不過也是因為有好朋友願意一起品嘗所有成功跟失敗的作品,我才能一直享受下廚的樂趣 (至少胖不是只胖一個人)

Monday, 21 May 2012

Cooking_Mussel and Chicken




雖然澳洲跟台灣一樣是島但千萬別以為這裡的海鮮跟台灣一樣便宜。我記得08年剛到澳洲時,台灣有個行腳節目介紹說澳洲海鮮有多厲害,還說價錢很合理;所以在視訊時,阿爸不斷問我有沒有吃到螯像手臂一樣粗的螃蟹!一一,當下真的就是這種表情;因為我連在超商的冷凍魚片我都買不下手,哪來的大螃蟹阿!!!這裡最便宜的海鮮叫做 “ Fish and Chips”- 傳說中的 炸魚+薯條Mussel 算是平價的海鮮,一般超市都能買到冷凍的;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淡菜,還有分帶殼或去殼。之前買過去殼的Mussel,但總覺得腥味很重;這次嘗試了帶殼的,沒啥腥味,而且嘗起來挺鮮的。

主要是最近在趕論文,又胖了不少,所以料理方式都很簡單,肉類也盡量選擇海鮮或雞肉。外國人偏愛雞胸肉,而我這傳統台灣鄉下孩子,還是喜歡雞腿!這有個好處,就是比較便宜;但如果你選擇去皮去骨的雞腿,價錢就整個提高不少。一般會建議,想去皮去骨還是拿回家自己處理,可省下不少錢。由於小女子沒有很厲害的國寶 大同電鍋,所以我使用Rice Cooker (像台灣煮飯的電子鍋)Rice Cooker 不像大同電鍋有內外鍋,它只有一個內鍋 (一般用來放米煮飯),再附一個小蒸盤可以架在上面,所以能邊煮飯順便蒸一個菜。既然說是簡便的做菜方法,就真的只是把雞腿稍微片開放入內鍋,淋上些許麻油和米酒,撒上薑末、辣椒、鹽和胡椒,然後加水淹至雞腿一半高度;淡菜清洗過後灑上一點米酒,連同薑、辣椒用鋁箔紙包住,放在上層蒸盤然後就按下開關。接下來就只要等就好了,完全是就是懶人做菜法。

Saturday, 19 May 2012

從Ice Age 3 到 Dark Shadows



三年前決定離職到澳洲”working holiday當時我選擇Byron Bay的一間語言學校學習,程度是不上不下的Intermediate。在那個時候我有一個很渺小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能進電影院看電影 重點當然是要看得懂。

對於一個工作近五年而且工作內容跟英文完全沾不上邊的我來說那真的可以說是夢想了!(還是得承認,畢竟敝人我還真對英文沒特殊興趣大多數人follow的美劇英劇甚至英文流行歌……我都沒跟上過。) 當時的Intermediate level 其實已經能搞死我但我更是勇敢的爭取轉到IELTS (當時連啥是IELTS都不知道,只因為某位朋友說在IELTS班絕對能很快的提升英文程度而且價格不變 so…why not?)這位朋友真的沒騙我,但我也非常深刻的明白了自己英文到底有多爛。所以那個小小的心願就在心底發芽,期待哪天能冒出頭來~~~

大家一定要明白一點,外國人是很不吝於給于稱讚的。每當你用著很破爛的英文擠出 “My English is very poor”的時候,他們一定會給你一個大大的微笑然後說”Your English is good enough”。但沒多久後就發現了我的”good enough”其實連去超商買東西都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還能天真地以為我可以進電影院看電影然後全身而退!在什麼都貴的澳洲,很神奇的,看電影是一項算平價的消費;全票大概在9-12元澳幣左右,學生票就少個12 (票價還是依電影院而定;像我搬到Brisbane的時候發現,Southbank有一家電影院,全票8.5元、學生票6.5元,打折時段再更便宜1)。聽到同學們去看了新電影總是會羨慕和心動,但我還算清楚自己的斤兩,不至於盲目的跟從。

在語言學校待了一陣子後,某位朋友建議我說既然都學了一段時間,也真的想看電影,不如就真的去看吧! 當時冰原歷險記第三集正在上映,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根本是動畫控;真的很掙扎,但這時候朋友就補上一句反正只是動畫,小孩子都看的懂,你用猜的應該也猜的到劇情吧!就這樣,我決定跟他(冰原歷險記3)拚了!那天,我戰戰兢兢地進電影院,結果幾乎是哭著出來的 我真的看不懂,不管誰說話我都聽不懂,而且他為什麼沒字幕!!!從此之後,我對看電影產生莫大的恐懼,而在我working holiday期間再也沒去看過第2部電影。

回台灣一年後,我決定再回澳洲拿碩士學位終於又提起勇氣開始去看電影。畢竟那是最平價的消費,更何況學生票才5.5澳元;比在台南看電影還便宜!那時候的我雖然不至於像之前那麼悲慘,但每次看完電影還是覺得浪費錢!現在經過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活,我最會的大概也就是猜 猜教授說甚麼、猜同學問什麼、還有當然是猜電影演什麼!今天剛去看完Dark Shadows,衝著 Tim Burton Johnny Depp,我實在找不到不去看的理由。當然不能說我懂他們的每一段對話,但該笑的地方也都笑了,該跟的劇情也都跟到了。我想,這也算是完成一個小小的夢想吧!雖然是在三年之後。